2025-05-12
安居乌蒙 145cmx180cm
彭光祥/文
学习中国山水画一定离不开“临摹、写生、创作”三条途径,古人谓: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古人尚且如此,时人亦然。
一、临摹, 学习中国画临摹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步。临摹不光是笔头上那个临写,更多是理解,要静下心来慢慢琢磨。心静才能走进去,才能弄明白古人的用笔用墨,才能搞清楚古人的构图特点,才能摸清古人画什么为什么这样画;才能体会到其作品与当时的社会审美、政治诉求之间的关系。古代这么多山水大家,喜欢哪一家就可以选择从自己喜欢的入手。
比如五代之荆、关、董、巨;北宋之李成、郭熙、范宽、或南宋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开始, 再到元朝之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朝的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清代之四僧、龚贤等, 抓住一两个,静下心来临摹一段时间,必会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当然也可以参照现当代名家名作进行临摹学习,但自己一定要有基本的明辨其优劣的能力,学会将其与古代经典作品做对照。
二、写生, 临摹是向古人学习经验, 所谓经验就是古人在描绘自然过程中积累下的那种感觉和方法。 学习古人的经验是一方面,还要有自己的体会。大自然千变万化,而且时代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走进大自然去写生。面对自然,你会发现很多生动而有趣的值得我们去表达的东西, 在刻画表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和摸索到一些适合于自己笔墨语言,很多物像在写生前或许就没见过更是没画过,但在写生过程中就会有体会而找到感觉,而且是那种突然灵机一动的感觉,通过写生一定让你会有很多新的收获。
也会有所见自然之景与临摹过程中的某幅作品很相仿的情况,这当然会给我们实施写生时带来很好的参考,但这一定是偶然。写生不一定让你的绘画水平提高多少 ,而是把临摹中学来的方法用以表达自然,加深自己的笔墨运用能力并在写生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笔墨表达且将一种经历刻在脑子里,让他成为你绘画的潜意识 。
三 、 创作,将临摹的经验和写生的素材,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笔墨情趣就是创作。创作不一定需要对景,是可以脱离对客观物象的描摹,纯靠画家运用记录和联想等方法进行作画,创作更强调“创”,而非“写”,即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艺术作品中凝结着画家精湛的技法、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写生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写生,我们能够于自然之景中积累大量素材,拓宽我们的绘画视野,增进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能力。
写生在技法上、形式上、内容上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创作,而且还能够指导我们的创作。反过来在创作中体验到的经验也会影响写生。从临摹中学来的笔墨技法也会潜移默化着写生和创作。所以在临摹、写生与创作中所获得的锻炼是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增进的,正是三者间的这一联系和共通性,使其不能彻底地区别开来单独学习,也为三者相互转化、借鉴提供了可能。
写生是丰富笔墨语言的最佳途径写生创作中的笔墨技巧若完全是从临摹中来,那么作品中的笔墨会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在唐代孙过庭就针对书法学习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其实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也一样,如果全用临摹得来的笔墨构图运用于写生创作哪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其写生或创作会显得老气陈旧而缺乏时代感,另一方面古人的笔墨手段毕竟十分有限,那是受古人所处的时代所限。我们这个时代在写生中所看到的实景,无论是其线条还是结构较之于古人,更是丰富多彩,变幻多端、取之不尽。
另外临摹学习现当代名家的作品更要避免跟风、缺乏理解而没有自己的面貌,要解决“跟风”问题,写生就更为重要了。所以,通过写生可以丰富我们的笔墨表现力。古人云:“用笔贵在不见笔痕。”意思就是说笔墨的痕迹要与自然形象紧密结合,笔墨的形迹已化为自然的形象。亦如黄宾虹所说“满眼山川皆笔墨”,正是写生这一方式,提供给我们在自然中去广取博览的最好的机会,是丰富我们笔墨表现力的最好途径。一旦我们在写生中获取了全新的笔墨形态,再转化和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来,那么我们的笔墨就会让人产生新奇感。正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
临摹写生与创作在构图上的转化
中国画写生与创作可以遵循一些经典的程式和法式,笔墨如此,构图也是如此。这些法式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符合我们共同的审美心理,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能够激发人的美感,具有永恒性的同时,还可以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创作中有好的构图可以用于写生。反过来,在写生的过程中获得好的构图,也可以在日后运用于创作中。自然山川之中本就充满着无限奇崛的构图,山石树木、亭台屋舍的错落章法本就让人倾心。我们只有拥有一双能够发现和能够概括的眼睛,才能够在这奇怪之蹊径中找到美的结构,这种美的结构是整体的、多样的、丰富的;只有通过身处山川,搜尽奇峰才能够有所领悟。再将这些领悟通过打草稿的方式速记下来,用作将来创作时的借鉴。
写生提炼的色彩语言让创作更具时代气息因为写实性绘画概念以及西画的色彩观念对中国画的渗透,一些画家追求写实,又发现传统中国画的色彩种类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就做各种大胆尝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这的确是一大贡献。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大量而又丰富的色彩认知,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大胆地提炼、概括,再用于创作当中,就会产生与传统国画用色完全不同的面貌。
一旦我们的大胆尝试获得了美的效果,就能够在创作中进行运用。今天,出现的众多中国画作品,其用色之多样、色相之丰富、色彩层次之复杂、技法之高超,早就已经超越了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范畴了,亦极大地拓宽了当代中国画家的色彩表现语言,这些创作上的改变与我们长期坚持对景写生的方法是分不开的。
写生与创作在情感思想上的转化我们在写生中往往处于一种游览、欣赏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畅神”。在“畅神”中我们能够获得美的体验,获得快乐,并产生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感慨,境界更高者则能做到“悟对神通”,产生对“道”的观照。写生还让我们走遍大江南北,走进百姓生活,体察民风民俗,接触一山一石、一水一桥,了解历史、学习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中让我们感受祖国的每一处山河,热爱它的壮美、热爱它的不同,从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创作中来,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创作,达到庄子所提出的“坐忘”“心斋”“解衣盘礴”的状态,从而涤除玄览,去掉一切杂念,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够感染观者。